关于Plancker社区声誉激励的一些思考

背景

身份系统的变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、变革和需求紧密相关

  1. 宗族共同体:在原始部落社会中,人们基于血缘、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或部落成为基本的社会单位。这种身份意识有助于确保资源的共享和相互保护。姓氏成为区分和连接人们的方式。
  2. 统治集团: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复杂化和分工的细化,产生了统治阶层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差异。贵族和官员的证书、令牌等成为他们身份的象征,标志着特权和权力。
  3. 工业革命:工业社会对劳动力、资本和土地的需求带来了新的身份认定机制,例如身份证。这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劳动者,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连续性。
  4. 资本的流动:随着经济的发展,资金流动变得更为频繁,银行账户成为了人们经济活动的基础和身份的标识之一。
  5. 战争与迁移:在特定的历史时期,如战争或政治动荡时期,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被用来限制或控制人员的流动,以维持社会秩序和安全。

声誉系统在时代的各个阶段,都发挥着它的作用,这足以证明,声誉系统有其存在的价值。

社区声誉激励的重要性

声誉系统的建立与组织本身的Mission相关,所以不同的社区的声誉系统也会各不相同。像bankless这样的偏社交型的DAO,在网站上除了两位创始人,没有其他成员获得声誉。这也合理,大家来并不是为了把bankless做得更好,而是社交,寻找机会。

Plancker是一个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之上建立协议/产品的组织,核心诉求是做出好的产品,而产品的诞生与组织本身息息相关,这一点不需要复杂的论证,一群人可以跑的更远这个结论深入人心。

那既然是在组织本身层面有做的更加完善的诉求,组织层面的激励自然不可避免,而声誉激励又是激励中的重要一环。所以推动声誉激励的完善对组织来说十分重要。

一个简单的声誉激励方案

社区成员简单分为三种类型
合伙人 Partner
核心成员 Core Member
社区成员 Member

其中合伙人的认定分为几个层面

  • 股份 > 1%
  • 活跃时间超过2年
  • 不活跃时间小于一个季度
  • 两任主理人
  • 有被社区认可的贡献

核心成员

  • 通过onboarding流程

社区成员

  • 进群 tg/wechat group

声誉机制往往与退出机制息息相关。
退出机制是什么

一个季度不活跃,不活跃即不参加周会。一个季度这个时间范围是我拍脑袋的

我问的退出机制不是驱逐机制。

一般最高的声誉是留给离开的人。
曾经对社区贡献很多,但是退出/退休社区。
社区会把最高声誉头衔相应留给这批人。同样对应的日常事务的决策权、讨论权,都不能再具有。
而还在做日常事务,在社区中具有决策权力的。声誉等级按照尝试不会放在最高位置。

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。

2 Likes

现阶段没有设计退出机制,现阶段退出一般是在社区公共群组中发布一个声明,代表退出。

合伙人这个感觉好像好多个标准入围,但是成为合伙人意味着什么?
比如责任是?不同角色,可能会有不同的责任或者叫预期,当然是双向选择,在合理的社区职责范围呢

权利是?比如知情权,选择权,决策权,退出权,包括我们核心的决策机制模型(目前是投票)是基础

收益是?可能有的是会有固定的,分块的(固定和几个动态,基于项目),和奖励的(做出了成就)

包括其他的title(reputation),我们设计的目的,我猜测是为了声望激励,基于过往贡献认可等条件,给予的一种承认,也是一种绑定,如果你需要“维持”这个reputation具备的权利,就需要做出一些符合社区预期(有选择)的建设动作,从而在不同方面,帮助到社区的发展。

这个应该是成员分层吧,而且是偏职责的区分。也就必然会产生焦哥说的问题,比如权利、义务、收益。

社区声誉激励应该是属于收益的一部分,非经济利益的声誉。比如终身荣誉教授、荣誉核心成员、杰出贡献者等称号。表彰了过去的工作同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之后涉及到份额或者收益,应该有所倾斜来展示声誉的价值。

而且声誉不应该跟随状态而消失,比如我过去做了很多贡献,得到了声誉,未来不做了,并不代表过去的贡献消失了。

  1. 追溯合伙人这个职责的目的是为了激励社区成员继续推动社区发展,所以合伙人的称谓,有驱逐机制,拍脑袋认为,3个月不活跃,即降级为core member
  2. 个人觉得在合伙人之上,应该再添加一个联合创始人的称谓,这个称谓可以作为过去有过突出贡献的社区成员的追溯性激励。但要求会十分严苛,可能需要在社区活跃4~5年以上才有可能。这个声誉是终身制的,即使退出社区,也可以保留。
1 Like

成为合伙人意味着 要主动的推动社区发展,为社区的发展兜底。
收益层面,可能cbi发的会更多一些,还有这个合伙人头衔的声誉激励